正在阅读:国家超级工程!十堰这个施工现场拍下的…令人振奋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十堰观察 / 正文

二手房入驻.pn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国家超级工程!十堰这个施工现场拍下的…令人振奋

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4/01/31 04:20:4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秦楚网 11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隧洞外,寒气逼人

隧洞内,建设者挥汗如雨

掘进施工不断向前延伸

在丹江口市汉江右岸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

出口段工地施工现场

智能技术的应用引人注目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应用,传统机器设备已经向智能化转变。引江补汉工程出口段全长5085米,隧洞采用钻爆法开挖。今天,秦楚网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自动定位,精确钻孔,开挖施工紧张有序。

面对大埋深、大洞径及复杂地质条件,建管三部工程处处长蔡连利说,他们在施工中全面推进智能建造,大力推行“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施工措施,超额完成“百日大干”劳动竞赛目标任务。
除此之外,隧洞施工采用集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衬砌台车,通过实时监测与智能控制系统,精准控制混凝土衬砌质量与厚度,提高隧洞施工的科技含量与安全性能。

针对洞内施工可能遭遇到的掌子面塌方、突泥涌水和有毒有害气体问题,施工单位严格“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观测”施工方案。同时,完善通风排气设施,布置气体监测报警系统,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置各类防护设备,多次组织开展防汛、消防、突泥涌水等应急抢险演练。
智能化管理是大势所趋。施工单位中国水电五局引江补汉工程项目部在引江补汉工程出口段构建了数字孪生智能建造中心,以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将实体工程与虚拟模型紧密结合,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控及精细化管理,有力推动了“智能化工地”建设进程。

记者从隧洞出来,抬头望去,一座集高效、环保于一体的全封装拌和站映入眼帘。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座现代化的拌和站实现了从原材料存储到混凝土生产全过程的封闭管理,不仅有效降低噪音、粉尘污染,还配套砂石骨料筛分系统;在保障操作人员职业健康的同时,确保工程施工建筑材料的质量和使用效率,完美践行“以人为本”“绿色工地“的建设理念。

已有0人点赞

637609910401590259643603015.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