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以前,我的船只能在郧西与(陕西安康)白河附近的水域运河砂。汉江航道复航后,我又走上了这条黄金水道,期待以后能驾驶千吨货船从汉江进入长江。”上月底,郧西籍船主刘伯震的船承担了汉江航道十堰段复航首航任务。对于未来,他充满了期望。
在“千湖之省”湖北,目前境内的汉江航道里程总长867公里。近年来,我省交通部门及汉江沿岸主要城市集中发力,推进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打造汉江黄金水道工作已形成全省一盘棋态势。
根据省交通运输厅统一规划,预计到2035年,汉江水运高质量发展体系完全建成,汉江干支联通航道全面建成。刘伯震等众多汉江沿线船主的梦想将化为现实。
改善航道
拆整300个“不合格”码头
回顾中国历史,可以看到汉江对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春秋战国时期起,汉江上就有大规模的水路货运活动,宋代汉江商船千帆林立,盛况空前;明清时期的汉江,既是运送漕粮、贡赋的重要渠道,又是沟通西南数省商品交流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汉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步伐愈发加快,取得喜人的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以来,汉江沿线拆除整治非法码头、散小码头约300个,完成岸线复绿约60公里,复绿面积约700多亩,建成襄阳小河港区综合码头等一批集约化港口。
汉江郧西段进行河道清理。
同时,在汉江上铺设电子航道图、水上应急搜救系统、航道管理系统等数十个信息系统,建成数百个监测点。汉江航运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智慧汉江航运管理逐步显现成效。
通过一系列整治行动,汉江航道条件大幅改善,沿线涉水产业及城镇开发的原材料、产成品逐步转向汉江运输,形成了以汉江为依托,融合人口、产业、城镇、物流、信息流的线状空间地域综合体。汉江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有效凸显。
汉江中下游通行千吨级以上的船舶数量逐年增加。兴隆船闸是汉江湖北段航运最繁荣的船闸,据其统计,通行的1000吨级船舶数量已提升到50%以上,中高水期最大运输船舶吨位可达到3000吨级。
从武汉汉口算起,汉江自下而上的航道等级可被粗略划分为5个等级标准:
钟祥碾盘山以下390公里,为1000吨级航道标准(其中汉江河口至汉阳闸段33公里为2000吨级航道)。
碾盘山至丹江口大坝227公里(其中崔家营库区33公里已达到1000吨级标准)为500吨级航道标准。
丹江口大坝至辽瓦127公里航道水深条件达到1000吨级航道标准。
辽瓦至孤山枢纽58公里为500吨级航道标准。
孤山枢纽至旬阳白家坡65公里航道等级为100吨级航道标准(部分水域可达500吨级标准)。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在汉江十堰段境内,1000吨级以上的航船通行困难重重。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丹江口大坝至辽瓦之间的100多公里航道,水深条件可达1000吨级航道标准,但现实中,货船通过丹江口大坝要依靠300吨级的升船机,速度慢,运力低。
2021年底,省交通运输厅曾实地调研丹江口大坝通航情况,提出“效仿三峡大坝建设翻坝运输体系”的解决方案。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解决方案投资大、耗时长,远水解不了近渴。
《湖北省水运“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将兴隆水利枢纽至蔡甸江段233公里航道提升至2000吨级标准,将丹江口大坝至襄阳江段125公里航道提升至1000吨级标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双管齐下、标本兼治。推动航道整治常态化是治标,汉江航道以流砂为主,稳定性差,需要地方港航部门常态化进行航道整治,变“堵后紧急疏浚”为“堵前预防处置”。
加快推进在建航运枢纽项目建设是治本。按照目前建设进度,夹河、孤山、雅口、碾盘山4级航运枢纽部分已经完工。待汉江9级航运枢纽全部竣工,汉江水位将整体抬高6米以上,丹江口大坝以下江段将满足千吨级货船通航要求。